首页> 新闻

孟云飞:书法艺术,中国专属的文化自信

时间:2021-03-04 10:47

来源:未知作者:小贝点击:

文字是记录、交流思想以及承载语言的工具,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。中国成系统的文字自甲骨文始,经过金、篆、隶、草、楷、行等字体与书体的变化演进,正是开启文明、弘扬教化的过程。我们用楷书树立“心正则笔正”的做人准则,用行书展现天人合一的中和之美,用狂草的奔放诠释心灵自由的人文情怀……回望书法发展史,从浩如烟海的书法名帖中,从立于名山大川间的摩崖碑刻中,从悬挂于名胜古迹的匾额楹联中,总会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人用书法抒怀、以垂丽天之象的人书合一之境界。
书品与人品
刘熙载《艺概》云:“书,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。”这里超出技法层面,将书法与书写者的心性、修养结合起来。的确,书法是书法家心理轨迹的外在流露及生命哲学的具象思考。可以说,书法就是做人。中国人自古以家国情怀为重,历代很多书法家在国家危亡关头,不断演绎着“临大节而不可夺”的感人故事。
唐朝书法家颜真卿,在安禄山起兵叛唐、河北望风降贼的危急存亡之际,挺身而出,固守平原孤城,成为守卫大唐天下的一面旗帜。他的书法也有着忠臣义士、正色立朝的壮美气象,形成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,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楷范。
而在楷书上能与颜鲁公齐名的就是柳公权。柳公权为人正直,敢于谏言。《唐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骄奢放纵、刚愎自用的唐穆宗一直喜欢柳公权的书法,有次他向柳公权询问用笔之法,柳公权答“心正则笔正”,穆宗听后色变,知道柳公权是在以笔法来进谏。足见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。
南宋抗金名将岳飞,虽不以书法名世,但后人有感于岳飞精忠报国之心,从其书迹中集出“还我河山”四字,制成匾额,悬挂于岳飞庙前,以示景仰。陷害忠良的奸臣秦桧,投降敌人,卖国求荣,纵然书法写得再好,也落下千古骂名,被世人唾弃。可见,以爱国大节为标准衡量书法价值已是中国人心中的永恒价值观。
书法精神与文化自信
对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来说,文化自信已是面向世界、影响未来的崭新精神面貌。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与精髓的体现,以中国方块字为基础的书法经过千年积淀,形成特有的东方美学气象,还影响到周边国家对书法的重视与学习。
中国书法在盛唐时期传入日本与韩国,从此,以中国文字为基础的日本文字、韩国文字也在书法上各有所探索及发展。如今,书法在日本叫“书道”,在韩国叫“书艺”,有人看到后,似乎感觉二者比“书法”高明,其实,这两种叫法只是中国书法发展阶段中的一种命名而已。
在汉及汉之前,书法就是一个字“书”。两汉时期,隶书盛行,书写渐趋成为一种艺术,“书艺”之称由此而来。班固《与弟超书》中就有“艺由己立,名自人成”之句。魏晋南北朝时,谈玄论道成为一种时风,王羲之、羊欣、王僧虔等,不仅是书法家,还追求修炼丹药以求长生,书学研究也蒙上一层道家的神秘色彩,“书道”由此更盛。盛唐尚法时期,有人提出此前所说“书艺”“书道”太过抽象模糊,难于把握,应从书学的技法上作具体深入地探讨。书更尚之于“法”,元明以后“书道”彻底为“书法”所代替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曾听闻有人要去日本、韩国学习书法,作为交流未尝不可,若要正本清源,则应对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充分自信,上溯先秦、师法汉唐、追摹魏晋等,唯此才是学书之正道。
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心灵舞蹈
中国书法,是融万象于笔端的心灵舞蹈。书法之法,是中国文字不断演变中,书法家对文字高超的书写艺术技巧,凭借文字的独特形式和丰富内涵,通过点画、线条、节奏、墨色等的变化,形成的笔法之妙、章法之美。
如果说,魏晋是一个与山水对话、心灵自由的时代,我们似乎可从《兰亭序》的字里行间读到寄情山水、俯仰天地的君子风度;唐朝是一个激情奔放的年代,那么我们也能从颠张醉素的狂草、颜柳欧褚的楷书中,读到盛唐的辉煌气象;有宋一代,重文轻武,我们更能从苏黄米蔡的笔情墨韵中读到“我手写我心”的意态之美。
孙过庭在《书谱》中有这样一段表述:“观夫悬针垂露之异,奔雷坠石之奇,鸿飞兽骇之资,鸾舞蛇惊之态,绝岸颓峰之势,临危据槁之形……同自然之妙,有非力运之能成。”由此联想到新时代的人文气象,是在一个自由、平等、公正的环境下,发挥着人民的力量。今天,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建造正在共同发力,编织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图景。如果要把这一幅光辉图景用狂草来表现的话,则既有张旭作品的雄强奔放,又有怀素作品的速度力量,恰如我们祖国繁荣发展的节奏。
笔墨当随时代
危难之时更显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之心。今年,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、席卷全球,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,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。此时的中国,犹如书法中的涩滞之笔,有静有动:武汉犹如颖毫之端,多方援助犹万流翰墨如注,全国之力倾注笔端;白衣战士奋不顾身,党员干部冲锋在前,广大具有英雄底色的中国人民在战胜疫情中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清代书画家石涛说,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给当代书法家们提出了一个历史命题。《易经》曰: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中国书法凝结了中华文明的千年智慧,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和平、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,顺境能写出文化风流、和谐气象,逆境更能聚万毫之力于笔端。中国书法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,写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篇章,更在照鉴着未来的更大辉煌。
(转编自《秘书工作》2020年第7期,作者单位:国务院参事室)
【责任编辑:小贝】
热图 更多>>
热门文章 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