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,养老问题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。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“养老钱”,通过各种看似“贴心”的投资养老项目实施诈骗。今天,我们就来剖析这些“投资养老”骗局的真面目,帮助大家提高警惕,守护好自己的血汗钱。
案例详情
李大爷退休后手头有30万元积蓄,一直想找一个安全的投资渠道。某天,他在小区活动中接触到一家“养老服务公司”,对方宣称正在建设高档养老公寓,投资者不仅能优先入住,还能享受年化15%的高额回报。工作人员还展示了伪造的政府文件和名人合影,并组织参观了未完工的“示范性养老公寓”。李大爷被吸引,分两次投入了全部积蓄。然而,一年后养老公寓建设停滞,公司人员失联,李大爷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富德生命人寿江苏分公司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:
陌生电话需警惕
目前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呈现多发高发态势,金融消费者,特别是老年人应谨记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核实资质,避免轻信宣传
在参与投资项目时,可根据公司企业经营状况、宣传项目是否真实存在、是否许诺高额回报等方面分辨真伪,应树立正确投资理念,不信高回报。在投资前,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企业资质,如查询民政部门官网的备案信息。不要轻信口头宣传或纸质文件,尤其是涉及大额投资时,一定要与子女或专业人士充分沟通。
保持理性,
拒绝高回报诱惑或“免费午餐”
养老理财的年化收益率通常在3%-5%之间,任何超过市场合理水平的收益承诺都应引起警惕。不要轻易被免费体检、礼品等小恩小惠打动,这些往往是骗子的“敲门砖”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。
通过官方宣传途径
学习最新反诈骗知识
公安机关及金融机构会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反金融诈骗、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,对特定领域的诈骗案例进行全面剖析。金融消费者可通过官方途径,了解新型诈骗手法,提高个人反诈意识。